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第十五章 受害者

燃烧的海洋 闪烁 1321 2021-12-01 12:26

  美国总统卢卡斯向中国宣战的时候,黄瀚林已经来到战略指挥中心,正通过视频电话召开高层会议。

  当时,中国高层已经通过杜小蕾获知美国已经递交了宣战书。

  按照杜小蕾的安排,中国驻美外交人员将在美国东部时间二十二日凌晨四点之前全部撤离,在中国做出回应,即向美国宣战之后,将按照国际法,驱逐美国驻华外交人员,与美国断绝外交关系。

  在是否向美国宣战的问题上,高层领导没有意义。

  只是,在何时宣战、以及以何种方式宣战的问题上,黄瀚林的态度比较模糊,因此高层会议从二十二日凌晨四点一直持续到了下午两点,中途休息了两个小时。等到美国总统发表宣战声明后,黄瀚林才做出决定。

  到此,其他人也明白了黄瀚林的意图。

  很显然,黄瀚林并不打算首先正式向美国宣战,而是要等到美国先宣战,再以受害者的身份向美国宣战。

  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争取到更多的中立国家。

  只是在牧浩洋看来,黄瀚林这么做有点多此一举,因为美国已经以不宣而战的方式偷袭了中国海军,两国已经在实质上处于战争状态,即便中国首先公开宣战,也只是在遭到突然袭击后做出的合理回应。

  当然,等待几个小时也不是什么大问题。

  下午四点,黄瀚林赶往全国代表大会,正式向常务委员会提出向美国宣战,并且要求在一个月之内召开全体会议,以便让国家立即进入战争状态,赋予国家元首战时特权,全力应对美国的军事挑战。

  战争已成事实,常务委员会根本没有讨论,直接以全票通过了黄瀚林的提案。

  按照二零四五年生效的新法案,战争权属于全国代表大会,只有全体会议才有权授予元首战时特权。在紧急情况下,常务委员会可以授予元首有限的战时特权,并且召开紧急全体会议。

  也就是说,黄瀚林在当时获得的只是有限的战时特权,包括在军队内部进行动员,对国家经济进行调整,下达作战命令等等。更广泛的动员,比如全民性质的战争动员、战时配给制度、强制兵役与强制劳动措施等,都得由全体会议审议。也就是要到一个月之后,黄瀚林才能获得这些特权。

  当然,对于一场世界大战来说,一个月根本算不了什么。

  下午六点,黄瀚林回到元首府,通过电视讲话,正式向美国宣战。

  与卢卡斯不同,黄瀚林没有在宣战前跟盟国首脑协商。原因很简单,中国与所有盟国的关系是不对等的,即中国承担的义务要重得多,而盟国是否参战,并不以中国是否遭到攻击为准,而是以盟国遭到攻击为准。说得直接一点,就算中国遭到攻击,盟国也没有义务跟随中国参战。

  当然,黄瀚林没有忘记通过外交照会的方式通知盟国首脑。

  黄瀚林的这个态度,实际上比卢卡斯直接向盟国首脑施压高明得多,因为此举让所有人都认为,中国是受害者,而中国不会因为自身的利益拉盟国下水,更从一个侧面表明中国对打赢这场战争有足够大的信心。

  在这个时候,信心比什么都重要。

  try{mad1('gad2');}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