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第三十二章 针锋相对

燃烧的海洋 闪烁 1329 2021-12-01 12:26

  第三十二章针锋相对

  根据战后披露的资料,十一月十日,也就是到达叙利亚的第三天,蒋博文就去叙军前线走访了一遍,了解了前方的状况,特别是叙军的情况。次日,蒋博文就向戚凯威提交了一份作战计划,提出在十一月十五日之前发动一次决定性进攻,只是提到应该进入约旦,从南面包抄以军。

  很明显,蒋博文与巴拉姆想到一块去了。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就算蒋博文有信心攻破以军在戈兰高地上的防线,也会因为损失惨重而丧失冲劲。更重要的是,蒋博文手里只有一个集团军,没有预备队,而在他眼里,叙军又靠不住。

  虽然有证据表明,当时第十三集团军的参谋提出了一个折中方案,由叙军担任主攻,第十三集团军负责纵深突破。说得简单一些,就是先让叙军在以军防线上打开缺口,第十三集团军负责扩大缺口与纵深突击。但是蒋博文肯定没有采纳这个建议,因为这意味着要让叙军打一场消耗战,不但会因此丧失突击的突然性,还会导致叙军遭受过大损失,从而动摇整条防线。

  必须承认,蒋博文的这个选择没有错。

  要知道,在他打算进攻的时候,巴拉姆已经备妥了兵力,只要叙军防线上出现漏洞,以军就会趁虚而入。别忘了,巴拉姆是以军在第五次中东战争中的功臣,也是以军中唯一打过胜仗的将领。以他的才能,就算无法做到超出实际能力的事情,也肯定能够把握住千载难逢的战机。

  真让以军打顺手了,后果将很难预料。

  当然,蒋博文在这个时候遇到与对手同样的问题,即借道约旦产生的政治影响。

  也正是这个原因,戚凯威没有立即批准他的作战方案,而是向牧浩洋提了出来,希望由牧浩洋去跟杜小蕾谈谈,看看能不能在外交上取得突破,让约旦做出选择,至少答应让中队过境。

  事实上,在十一月五日,杜小蕾就派特使去了安曼。

  当时,正是牧浩洋提出的要求。

  在牧浩洋的总体战略规划中,下一步就是在中东地区发力,继续消耗美国的军力,迫使美军在印度洋上部署更多的舰队,而且集中在阿拉伯海与亚丁湾,减轻西太平洋的压力,同时为舰队创造进军印度洋的机会。

  要知道,如果美军舰队集中部署在东印度洋上,牧浩洋就不可能获得这样的机会。

  要让美军把舰队调走,唯一的办法就是向以色列施压。

  按照牧浩洋的判断,美军肯定在策划攻打西太平洋上的某座岛屿,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冲绳岛,因此美军的地面部队应该主要部署在太平洋战场上。如此一来,美国就很难向以色列派遣重兵。

  当然,这还有时间上的问题。

  根据军事情报局提供的消息,美军正在加快向西太平洋与西南太平洋运送军队,而且在新加坡投降之后,美国必须增强在澳大利亚的军事部署,防止中队继续南下,因此美军的主要运力都在太平洋上。

  受此影响,美军很难及时向以色列派遣地面作战部队。

  别的不说,至少美军的运输机群得留在太平洋这边,不然不可能在短期之内增强部署在澳大利亚的军事力量。

  try{mad1('gad2');}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