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第六十章 精锐之师

燃烧的海洋 闪烁 1515 2021-12-01 12:26

  第六十章精锐之师

  在牧浩洋安排指挥机构的时候,陆军与空军的换装工作也开始了。

  首先换装的陆军部队是部署在重庆的第十三集团军,该集团军也被戚凯威选为对印作战的头号部队。

  这里,不得不提到腾耀辉担任总参谋长期间做出的最大贡献。

  事实上,这也是黄峙博想做,却没有做成功的事情,即用战区制替代军区制。

  从性质上讲,两种制度的本质区别就是军队的职能。军区制,最主要的职能就是维护国内稳定与保卫国土,属于典型的战略防御型军事结构。战区制的主要职能是捍卫本土与维护国家利益,属于典型的战略进攻型军事结构。

  可以说,用战区制取代军区制,正是中事力量战略转型的关键所在。

  从某种意义上讲,由黄峙博发起的军事改革,就是要把中队打造成一支战略进攻型军事力量。

  当然,这也与中国的战略转型有关。

  在黄峙博之前,中国的主要利益在国内,即以本土防御战略为主。在黄峙博担任总参谋长期间,中国的海外利益逐步提高,急需一支具备战略进攻能力,能够在世界各地维护国家利益的军事力量。

  可惜的是,如此重大的军事变革,仅仅十五年肯定不够。

  离开总参谋部的时候,黄峙博只为接下来的改革打下了基础。

  剩下的事情,就轮到腾耀辉来做了。

  事实上,这也是黄峙博积极支持腾耀辉出任总参谋长的主要原因,因为腾耀辉是海军将领,而且是大海军主义者,注定他是一名积极主张战略进攻的军事统帅,也就会完成黄峙博的军事改革。

  同样的,这也是黄峙博在退役后一直住在北京的主要原因。

  中国的军事改革,重点不是海军与空军,因为与陆军相比,海军与空军的根基都不够扎实,所以是军事改革的积极推动者,而不是阻挠者。相反,陆军的影响力足够大,而且注定会在军事改革中遭受损失,所以陆军才是军事改革的阻挠者。腾耀辉是海军将领,在陆军的影响力远远比不上黄峙博。如此一来,只有黄峙博坐镇北京,挡住那些阻挠军事改革的陆军将领,腾耀辉才不会受到影响。

  即便如此,这轮军事改革进行得也很不顺利。

  有本质上的变化,肯定就有形式上的变化,而当时影响最大的,就是撤消已经存在了数十年的七大军区。

  要知道,在腾耀辉当上总参谋长之前,海军与空军基本上脱离了军区。

  也就是说,七大军区,实际上是以陆军为主。

  撤消军区的话,意味着数百名将领数万名校官十数万低级军官要么退役要么打入冷宫要么丢掉职务,这等于一下动了几十万人的蛋糕,特别是军区制的既得利益者,即七大军区的主要将领。

  为此,腾耀辉不得不采取曲线救国的方针。

  当时,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打破集团军固定隶属于某个军区的陈规,首先把卫戍北京的第三十八集团军派往南京军区,然后陆续对所有集团军重新做了部署,切断了军区与集团军的直接关系。随后,腾耀辉开始裁减陆军规模,把十一个甲类集团军缩减为八个,七个乙类集团军全部并入甲类集团军,借此机会对集团军指挥阶层大换血,从而切断了集团军内部根深蒂固的血缘关系。最后,腾耀辉才在新的陆军指挥体系下,逐步把一些军区合并为战区司令部,比如沈阳军区北京军区与济南军区合并为中央战区司令部,南京军区与广州军区合并为南方战区司令部,成都军区与兰州军区合并为西部战区司令部,另外增设了印度洋战区司令部与西太平洋战区司令部。

  try{content1();}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