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燃烧的海洋

第七十八章 广泛动员

燃烧的海洋 闪烁 1252 2021-12-01 12:26

  第七十八章广泛动员

  回到总参谋部之后,牧浩洋除了要跟戚凯威扯皮,还要处理更重要的事情。

  十二月二日,就任战争部长的第三天,牧浩洋在临时安排的会议地点,接待了来自全国的数百名企业家与企业管理者,然后在会议上打出了他担任战争部长的第一张牌:战争期间各大企业必须以保证产量为主,不得以拖欠款项等任何名义影响工业产能,并且遵守政府产业规划的统一安排。

  为了增强说服力,牧浩洋还暗示这些工业巨子:谁不听话,谁就出局。

  虽然在会议上,企业家提出了一些问题,比如政府采购款项不到位,企业将无法及时支付工人工资,无法采购工业原材料与工业设备,也就无法按时完成政府订单,但是在最基本的问题上,这些中国民营资本的佼佼者都给出了让牧浩洋满意的答复,即只要企业还在正常运转,就会全力以赴的配合国家的战争政策,不遗余力的支持军队的作战行动,尽到公民的基本义务。

  当然,其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第二天,牧浩洋就去见了黄瀚林,然后去找了杜小蕾。

  在工业动员上,黄瀚林已经做出指示,在必要的时候可以进行政府管制,即不再以市场经济模式来运作,由政府配给与调控为住。只是杜小蕾觉得暂时没有这个必要,因为还有很多手段没有用上。

  最主要的手段,就是政府提供担保贷款。

  按照杜小蕾的说法,在政府的信用额度用完之后,还可以增加货币发行量,最后才轮到政府管制。

  当然,对这些问题,牧浩洋也不大清楚。

  他只需要一个结果:战争期间,工业生产绝对不能受其他因素影响,军队的供应必须得到保证。

  显然,杜小蕾的答复没有让他失望。

  根据战后公布的资料,在二零五二年底,中国的经济体系就已经进入战争轨道,中国政府在其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别的不说,杜小蕾在十二月中旬推出的担保措施,就让数十万中小企业的生存得到了保证,而这些中小企业特别是从事制造业的中小企业,是中国工业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甚至是军工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在大战期间,一家转移到江西的浙江电子企业,所生产的惯性导航仪的几个关键零部件,占到了战争期间总产量的百分之六十。这家企业在战争爆发的时候,只有一百多名员工,到战争结束时,已有三千多名员工。

  从某种程度上讲,中国能够如此迅速的进入战争状态,牧浩洋的贡献最大。

  要知道,早在二零三八年,也就是全球自然灾害结束时,牧浩洋就着手制订全国性的战争规划项目。虽然他的工作主要集中在军事领域,早期则集中在装备建设上,但是肯定得于工业打交道。根据周渝生李明阳与马明涛等人回忆,牧浩洋在制订战争规划时,首先做的就是对工业进行摸底,然后以军事需求量划分等级,以确定各个行业的重要性,而他做的这些事,在战时就是动员标准。

  try{mad1('gad2');}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