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海魂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陆 第二十六节 空中司令部[第二更,求月票]

海魂 闪烁 1535 2021-12-01 12:26

  为了达到最大的效果,当时罗云冲将能够出动的轰炸机都派了出去。最后有88个中队,共计1o52架轰炸机载着炸弹飞向了波士顿。罗云冲记录下的战斗结果是有1o41架轰炸机在波士顿上空投下了炸弹。当时,实际到达波士顿上空的轰炸机数量为1o49架,其中有8架轰炸机上运载的并不是炸弹。

  这8架鹏式轰炸机在外观上与别的轰炸机区别并不是很大,不仔细看,还真现不了,而且也采用了普通的涂装,番号都没有变,可是其内部结构却完全不一样。这正是罗云冲在总结了十一日的轰炸行动后,用了十多天的时间,组织了数百名工程技术与地勤人员,花了大力气搞出来的一批特别的轰炸机。

  好架轰炸机的内部结构全变了。弹舱被彻底的焊死,而且进行了高压密封测试,取消了之前设置与弹舱上方的人员通道实际上就是一条直径大概7oo毫米的管道,供人员往返与轰炸机前后机舱,以及弹舱内的所有投弹设备。这样,轰炸机上就多出了很大一部分可利用空间。在多出来的空间里增设了一台增压机,以保证轰炸机在高空飞行的时候仍然能够使机舱内保持大概4ooo米高度上的空气压力,这样机舱内的人员就不需要戴氧气面罩,可以正常工作。增加的最重要的就是左右对称配制的六部电台,以及六名航空引导军官的位置。

  除了弹舱的变化之外,轰炸机上还有一些变化,比如在新设的内部甲板下面多安装了一部功率75千瓦的电机,以及一台稳压器。而最显著的变化应该是在机驾驶舱下面,以及原来是尾部自卫炮塔处的两部雷达。这两部雷达实际上都是直接从侦察鹰上移植过来的。采用了保型设计,只是当时无法直接移植侦察鹰上操控设备,所以还得安排专门的人员负责控制雷达的运转。

  毫无疑问,这已经不是轰炸机了,而是世界上第一种预警机,或者说是指挥机。当然,从严格的意义上讲,这种在前线临时改装。以适应战争需要的飞机还算不上是预警机或者是指挥机,最多只是一座能飞行的空中指挥中心而已。当时,罗云冲甚至没有给这种飞机取名字,仍然继续采用了轰炸机部队的番号,甚至除了额外配制的八名人员之外,其他机组成员都是轰炸机部队的。

  罗云冲搞出这种飞机的灵感就来自十一日那次轰炸。当时具备引导战斗机作战能力的鹏式轰炸机群的战损率远低于狼鸠,而且很多后来很多鹏式轰炸机飞行员都反映,正是他们及时的呼叫了附近的战斗机,所以才没有被击落。而一些狼鸠式轰炸机飞行员也反映,在进入与撤退的时候。他们往往能够比护航战斗机飞行员更先现迎面飞来的美军战斗机。可是却无法呼叫护航战斗机,只能被动的防御。很明显,如果轰炸机飞行员能够及时地呼叫护航战斗机。那么轰炸机的损失率肯定会明显降低。

  由轰炸机引导护航战斗机作战,这种战术以前没有出现过,而且存在着很多的局限性。比如,轰炸机飞行员也只能依靠眼睛来搜索敌机,而目视距离是有限的,美军战斗机的飞行员肯定能够更早现大得多的轰炸机,就更别说是编队飞行的轰炸机群了。其次,在轰炸投弹的时候,轰炸机飞行员都得注意地面的高射炮,而且在最后的阶段。轰炸机是由投弹手通过自动驾驶仪控制地,飞行员没有控制轰炸机的权力。最后,在轰炸机遭到防空战斗机攻击的时候,飞行员往往会惊慌失措,而且情绪激动,先想到的肯定是规避,又有几个飞行员能够想到呼叫附近的护航战斗机呢

  毫无疑问,轰炸机绝不是引导护航战斗机作战的最佳选择。有一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这就是罗云冲所想到的。专门搞一种在轰炸行动中负责引导战斗机作战的空中指挥机,简单地说,就是一座飞行地空中指挥中心。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飞机都适合改装成空中指挥机。

  try{mad1('gad2');}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