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海魂

第二十五卷 以海制陆 第十八节 猛击[第二更,求月票]

海魂 闪烁 1668 2021-12-01 12:26

  强烈的闪光刺得屠健君睁不开眼睛,这是当时的夜视仪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即对任何光线的强度都进行放大,如果光线强度本来就足够的时候,再放大几百倍,人眼是肯定受不了的。

  妈的,真是倒霉透顶了。

  谁叫你盯着看不转眼,老屠,你没事吧

  没事,过下就好了。屠健君使劲的揉了揉眼睛。

  海面上,炮战已经正式开始,在屠健君恢复了视力的时候,第三特混舰队已经打出了第二轮齐射,屠健君也不敢再盯着下面的战舰看,那强烈的炮口闪光能够照亮整片夜空,他可不想当个瞎子飞行员。

  老屠,到中间去,这下我们都看得清楚了。

  没问题,我也不想呆在这了

  侦察鹰飞到了两支编队的中间,同时还有另外几架侦察鹰也飞了过来,这些侦察机都有着同样的任务,那就是记录炮战结果,并且在炮战结束的时候确定是否需要在天亮后进行一轮补充轰炸。

  海面上,第三特混舰队在打出了第三轮齐射的时候,对面的两艘美军战列舰才开始反击,随即就有美军战舰中弹。爆炸产生的闪光非常强烈,不但天上的飞行员看得很清楚,就连战列舰桅杆顶部的了望员都看得非常清楚,此时已经前出的两支巡洋舰与驱逐舰编队里的了望员也看得很清楚。

  第三特混舰队的前两轮齐射都没有打中目标,而为了提高打击密度,采用的是严格的编队齐射,即六艘战列舰同时开火。第一轮齐射的偏差比较大,主要是当时的雷达在探测的精度上误差比较大。以百分之一的距离误差计算,在1o海里的交战距离上,就会有186米的误差。而当时雷达的实际距离误差不止百分之一。美国的雷达可能达到百分之五,而帝国海军最先进的雷达也有百分之三左右。也就是说,误差达到了5oo多米。虽然战舰都是大型目标。但是误差是指的圆规误差,即半径误差,5oo米的半径误差在实战中就可能使炮弹偏离目标1ooo米。即使对付的是长度过了3oo米的战舰,但是这个误差仍然太大了。这就需要通过了望员来判断大概地弹着点,然后在由枪炮军官修改炮击参数,以修正误差。

  第二轮齐射的结果要稍微好一点,有几炮弹落在了美军1号舰的左舷外2oo米之内,而另外还有几炮弹打到了2号敌舰右舷外。也是太远了。枪炮军官再次修正了炮击参数,随着南宁号收到了各舰都已经做好了开火准备的信号之后,第三轮齐射开始。这次,位于舰队最后面,也就是与2号敌舰最近的松江号开战果。

  穿甲弹的命中点应该在敌舰最后面的炮塔上,只是穿甲弹肯定没有击穿炮塔的装甲,应该是打在了炮塔的正面装甲上。蒙大拿级战列舰炮塔的正面装甲有一定地倾斜角,原本是用来在近距离炮战中提高防御能力地,而穿甲弹落下的时候,几乎与炮塔的正面装甲垂直了。可问题是。战列舰地炮塔正面装甲厚度肯定过了4oo毫米。蒙大拿级更是过了5oo毫米,26式穿甲弹能够在2oooo码的距离上打穿24o毫米的装甲就已经相当不错了,根本就不可能穿透炮塔的正面装甲。穿甲弹爆炸产生的强烈闪光也证明了这一点。如果炮弹进入炮塔内爆炸的话,那么产生的爆炸闪光就要微弱得多。

  第四轮齐射在十一点五十八分开始,这也是七日夜晚打出的最后一轮齐射,这次又是松江号开战果。2号敌舰再次中弹,命中点仍然在战舰后面,只是这次打中了战舰的第三座主炮炮塔。穿甲弹的命中点应该在炮塔地顶部。而在2oooo码的交战距离上,26式穿甲弹落下时与水平面的夹角大概在4o到45度之间。虽然穿甲弹头部的铜质披帽可以防止穿甲弹在大角度命中目标时被弹开,但是战列舰炮塔顶部装甲的厚度也在2oo毫米以上,加上以45度角命中的时候,实际的穿甲厚度近3oo毫米。而26式穿甲弹在这个距离上是很难打穿3oo毫米厚的装甲的。炮弹仍然是在舰体外爆炸,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座炮塔地顶部装甲肯定被炸变形了,如果炮塔没有良好的减震设备的话,那么里面的炮手肯定都被震伤了,说不定还能震死几个呢。

  try{mad1('gad2');}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