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抗日之特种战将

第259章壕沟战始

抗日之特种战将 圣灵火 898 2021-12-01 12:33

  联营抗战,慷慨为善。

  常言说得好,孤掌难鸣,孤军不立,杨关深有感触,试图打破蒋光头的钳制。

  无论蒋光头是为恩师遗命宝藏,还是打压招揽,他都无法接受。

  被迫存于夹缝对抗战不利,也难以生存,而双山沙上的队伍就是拖累。

  孑然一身,他可以无所畏惧,来去如风,谁也阻拦不得。

  不过日军穷兵黩武,来势汹汹,蚕食中华民族,形势危急。

  为了抗战大业,他唯有培养人才与小鬼子周旋,又不受蒋光头调令。

  处境堪忧,难以伸展,无法使先遣队公然抗战,退路几乎被掐断。

  常文轩驻守巫山,从中作梗,煽风点火,势必断绝退路,情势危机。

  因此,杨关为大局考虑,以物资为饵拉拢各团,征调精英,为各团训练人才。

  名义上的人才,实际上是各团的耳目、心腹。

  杨关心知肚明,接受他们的目的是安抚各团,使他们放心,从而联合抗战确保双山沙退路安全。

  以退为进,固防淞沪北线战场,只为抗战不求名利。

  哄抢事件平息,以示好和稀泥的模式完结,令常文轩哑口无言,纵有怨恨也只能深藏心底。

  搁在以前,杨关杀他毫不皱眉,如今与蒋光头关系微妙,大战在即,先遣队的存亡与抗战才是大局。

  因此,他只能忍受,不记个人恩仇情感,这是他南北转战最大收获,心境升华。

  **上下一心,为民而战不记牺牲,令他触动颇大,自问做不到。

  杨关的观点是保己歼敌,以杀鬼子为第一要务,救助民众责无旁贷,但若是事不可为也会放弃。

  龙泉山一战救助民众,那是正名之战,迫于无奈,纵死也要挽回名声,不为个人,而是抗战形式所迫。

  最后胜了,但也败了,名声臭了,唯独打出中华男儿的血性,挽救了抗战士气,个人名声随风而去。

  面对各种舆论压力,生死考验,以及住院期间对**的了解,他成熟斐然。

  try{content1();}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