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战斗在甲午年

第六百七十三章 大沽口二

战斗在甲午年 西瓜是水果 966 2021-12-01 12:35

  大沽口炮台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目的就是为了御防倭寇,保障海河津京流域的安全。

  到了清仁宗嘉庆二十一年,清政府为加强津门海防,拱卫京城安全,在大沽口南北两岸各修建一座圆形炮台。

  之后历经扩建,到了此时,大清政府在海河的南北两岸,修筑了‘威’‘镇’‘海’‘门’‘高’五座大炮台,又在海河北岸的石壁之上,建造了一个‘石头缝’大炮台。

  这六座炮台,南北各三,每座炮台上面至少设置了3门以上的主炮,均是超过8000斤以上的重炮。

  在这6座大炮台的四周,还修筑了25座小炮台,大沽炮群总计拥有260余门各式大小铁炮,铜炮。

  然后又在海河上游60里,距离津门城三十里的双港,修筑了13座炮台,安放了81门大小火炮。

  这些炮台高度大致在10米至17米,底座周长182米至224米,上砖下石,均用三合土、糯米汁浇灌夯筑而成。

  就算炮台被敌舰炮弹击中,也只能形成一个弹坑,而不会产生大量的碎石溅射,造成二次杀伤。

  经过了大清政府这几十年的历次修筑,在此时,大沽炮台群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立体军事防御体系。

  为大清海防三大炮台之首,被恭亲王奕赞誉为‘天下第一海防’。

  在2月4号,罗荣光奉令率领大沽炮兵驻防唐山之时,只留了两哨炮兵看守各处炮台和军资库等重地。

  在罗荣光临行之前,大沽兵站的熊凯玉突然拜访,提议抗倭军的新兵可以暂驻炮台,拱卫海河口以防万一。

  对于熊凯玉的提议,说实话罗荣光其实并不以为意。

  大沽炮台的重要作用就是封锁海河口,阻止敌舰逆流而上,攻击西面内陆近百里的直隶重镇津门。

  然后再逆流而去燕京。

  此时海河冰封,日军舰群就算真的来了,在船上装满炮弹,给他们一个月的时间随意轰,只是炸冰,都能把他们活活的累死。

  既然不能利用水道攻击津门,那么日军舰队也就完全失去了攻占大沽口炮台的意义。

  而且假如日军要选择登陆作战,他们完全可以选择津门周边任何一处无炮台,无驻军的海岸,进行登陆。

  try{content1();}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