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北京的部队大院

住院(三)

北京的部队大院 长弓射天狼 1177 2021-12-01 12:35

  天气冷了,北风把树枝、电线都当成乐器,演奏着凄凉的歌。施工机械不畏严寒,伸出长臂,挖掘着城市的土地,栽种下一幢又一幢的高楼大厦。

  张玉梁不知道新建的高楼大厦是干什么用的,肯定不是用来开办医院,不然老百姓进城看病就不会那样作难。

  为了节省开支,张玉梁将父亲和哥哥安排在了一个城乡结合部的小旅馆里。这个名为“益众”的小旅馆只有一个小院、十几间平房,每个房间每天收费七十元,一个房间两张单人床,没有单独的卫生间,一台小电视,一看就知道是从废品收购站低价买来的。房间里的被褥床单虽然破旧,但还算干净,枕巾是众多的男人和女人共同用后脑勺加工出来的“油毛毡”。

  爸爸和哥哥在这里住宿条件虽然差一些,但价格比机关招待所便宜多了,要尽量省出更多的钱给父亲治病。

  张玉梁让服务员更换了枕巾,往暖水瓶里补充了一些开水,与哥哥一起,搀扶着已经筋疲力尽的老人赶快躺下来休息。

  爷儿三人简单地吃了一些从路边饭馆里买回来的食品,玉梁刚想抽一会时间和哥哥简单的聊一聊家里的情况,不料玉柱身体住床上一歪就响起了呼噜声。

  他昨天在火车上照顾了老人一个晚上,今天又陪着老人在医院做了大半天检查,确实是累了。

  玉梁坐在父亲床边的旧木头椅子上,仔细端祥着父亲的面孔,心里在隐隐作疼。无情的时光之手不停地为父亲做着整容手术,现在呈现眼前的是一张典型的老人的脸,满面的皱纹如同一团搅在一起的乱麻,蜡黄的皮肤像是跌落尘埃的秋叶。苦惯了、忙惯了的父亲,从村党支部书记的位置上退下来之后的这几年时间,由于以前身体透支太多,明显地衰老加速,当年的威严在这张脸上早已不复存在。玉梁还清楚地记得,在自己参军前后的那些年里,父亲那张自信、刚毅的脸,像是一面旗帜,引领着村里的父老乡亲开始是战天斗地、苦度春秋,后来是多种经营、寻求富路。父亲那时对家里的事基本不管,进了家门就吃饭,放下饭碗往外走,母亲总是说他把家里当成了旅店,但玉梁从来没有见他向母亲交过住旅店的钱。他对待自己的两个儿子,与对待栏里的羊、圈里的猪,似乎是没有什么区别,管你冷不冷,饥不饥,那些都是当妈的管的事。玉梁从小就敬畏父亲这张面孔,母亲在父亲面前说自己学习好的时候,父亲没有一句表扬的话,那张在家里边一直冻结着不变表情的脸上,看不出有一点高兴的表示。当父亲知道儿子学习成绩不太好的时候,也没有一句批评的话,严肃的脸上只会增加了一层霜,让玉梁看见心里发冷。玉梁小时候好像没有体会到什么是父爱,但是乡亲们对父亲的敬佩的表情、由衷的好评,在他的成长过程中,比父爱起了更好、更重要的作用。父亲以前微驼、现在佝偻的瘦小身躯,在他的眼里,始终是一块丰碑。

  try{content1();}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