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血魂1937

第三十四章:从罗马到杨讫垱

血魂1937 负凌云 1700 2021-12-01 12:35

  8.34从罗马到杨讫垱

  武汉,珞珈山公馆。

  最高当局接到了蒋百里从柏林发来的电报,中国派出的代表团在意大利盘桓至今,总算是传回了好消息

  进入1938年以来,抗战的局面愈发恶化,日本人在战场上对最高当局的中央军穷追猛打,丝毫不打算给武汉政府喘息的机会≯下出了黄浩然指挥的兰封会战还有些胜利的可能,中国军队在各个战场的均是节节败退

  老话说的一点也不错,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祸不单行战场上日本人咄咄逼人的军事压迫还没停止,东京方面施展的新一轮外交攻势又压得武汉政府喘不过气来。

  5月初的时候,德国驻华军事顾问接到柏林指示:中央军内的所有德国顾问必须限期全部撤回德国

  眼看着中国抗战就要不如最艰难的阶段郑州武汉岌岌可危大规模激战即将爆发

  希特勒在这个时候将在中国的德国顾问全部撤出,且不说容易造成战场指挥、协调上的损失,单就中国军士气而言也是一次极大的打击虽然在此之前,最高当局便已经感觉到了柏林对待中国态度的变化,并且已经将苏联当作了新的伙伴,但毕竟还没有和德国政府撕破脸,最高当局总幻想着依靠他的欧洲朋友平衡这场中日战争可现在希特勒突然背信弃义、玩了一招釜底抽薪这一拳简直打得最高当局眼冒金星,苦不堪言

  最高当局和他的中央军对德国实在是太过倚重了1927年开始,最高当局便把眼光瞄向了在一次大战废墟上崛起的西欧军事强国德国。在后来的十余年间,最高当局不仅从德国得到了大批的枪炮弹药、军援物资,而且还直接从德国引进了大批的军事人才和战争思想。直到中日战争爆发时,德国在华军事顾问的总数已经达到近万人这些德国军事顾问对最高当局稳定江山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就连中国的国防设施,大夺也都是德国人的杰作。

  然而随着中日战争的不断扩大,中德之间的蜜月期结束了现实逼迫德国必须要在远东的两个国家中间做出选择初刚刚从一战失败的废墟里面爬出来的德国政府谁也不想得罪。不管是中国还是日本,武器照样卖,军事物资照样送,只要你肯给钱就行。

  但在目睹了中国军队的节节败退之后,柏林的态度终于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为了缓解与日本的矛盾,德国政府决定将派遣到中国的军事顾问团核心人员由德国现役军官改为退役军官,柏林认为这样既给了日本人面子,他们和中国之间的的关系也仍能维持。

  这种状况持续了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最高当局对于这样的现状从一开始的不满渐渐变成了接受,在他看来毕竟德国还没有背弃他的政府,相比英、法政府为绥靖逆流吞没,美国隔岸观火的政策,德国政府最少还是够朋友的

  可好景不长,1938年新年一过,近卫内阁便指示外相广田展开了新一轮外交攻势,重点便放在了英、法、美、德、意、捷克等国身上。

  恰缝此时,德国通过驻柏林的大岛大使向日方转达,消德、意、日之间制定一项“共同协定”。对于德国人的邀请,裕仁天皇明确指示日本外务省,对于此事要慎重起见,要多研究讨论。

  东京外务省的官员立即领会了天皇的用意尽管柏林方面心急火燎,可东京却玩起了深沉

  日本消能够用加入“共同协定”来交换德、意支持他们侵华战争,而日本不仅要德、意停止向中国提供军事援助,他还要阻止任何第三国向中国提供援助东京要彻底掐死最高当局的武汉政府

  为了让柏林彻底放弃中国,广田外相还抓住机会出访欧洲,满世界散布“中国逐步接近苏联”、“武汉政权将陷入苏联的谋略中”、“中国的抗日行为是由于受了斯大林的唆使”等言论。在日本的外交挑拨下,希特勒和墨索里尼对中国的看法急剧改变。德国和意大利的统治阶级开始不再同情中国的抗战,甚至放出言论怂恿、鼓励日本打中国。

  日本和德、意之间的这番眉来眼去,最高当局最初并未太过看重。他认为中德之间毕竟有不少军事、经济利益,而中意又同是文明古国,历来一直安然相处,应该不至于被日本人的言论所迷惑。

  try{content1();}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