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甲午之军工霸世

中日甲午战争时国力对比

甲午之军工霸世 那年那兔 1008 2021-12-01 12:36

  人口:中国没有准确数据,但应该不少于4.5亿,日本是4100多万,中国为日本的10倍以上。

  国土面积:日本37万多平方公里,中国当时有1千多万平方公里,中国是日本的30余倍。

  经济上。

  铁路:甲午战争时,中国铁路不到400公里。日本1890年为2733公里,1896年为四千零三十一公里。日本仅1894年修建的铁路就达423公里。

  轮船航运:1893年,日本有商轮680只,吨位共110205吨,日本能够在甲午战争中多次实施大规模登陆作战,没有这样的物质基础是肯定无法完成的,而且这些商船上的水手实际上也是日本海军的后备役,某种意义上,他们的价值甚至超过江田岛;1894年,中国轮船招商局轮船26只,共22900吨,因为清政府的限制政策,民营轮船只有零星几只,北洋水师之所以是一次性海军,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

  棉纺业:1894年中国机器纱厂4家,纱锭13万多枚;日本1893年有40家纱厂,纱锭38万多枚。1891年,日本棉纱产量超过进口量,并开始出口,在中国市场上与英国和印度的棉纱竞争。

  生丝:明治政府推广机器缫丝,产品精美,出口日益增加,是中国丝的竞争对手。虽然日本丝产量仍远低于中国(日1891-1895年平均年产量3006吨,中为5403吨),但出口创汇能力已经后来居上,日本政府有钱大量添置新舰,生丝居功至伟(甲午时期出国卖春的日本女人还不算太多)。

  煤:1894年日本煤产量为426.1万吨。中国开平煤矿1896年煤产量为近四十九万吨,基隆煤矿年产量最高为5.4万吨。上海等地大量进口日本煤。但中国无煤总产量的统计,应较日本少得多。日本煤质极差,因此日本海军在战前囤积了大量的中国优质燃煤备用,而北洋水师一直都只有劣质煤炭可用,开平煤矿看上去是李鸿章控制的,但却是完全追逐利益的企业,北洋出不起高价,该矿就一块煤都不卖给北洋。

  钢铁:张之洞筹建的大型钢铁联合企业已在湖北建立,不过1894年刚投产,未产生重大影响。日本当时还没有如此规模的钢铁厂(八幡制铁所1901年投产),这方面中国领先一点,但也只是不烂而已,而且日本因为没有可靠的铁矿石来源,钢铁工业的意义并没有后来那么大。

  try{mad1('gad2');}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