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男生 历史军事 甲午之军工霸世

第四章 津局乱相

甲午之军工霸世 那年那兔 833 2021-12-01 12:36

  难道堂堂国内第二的兵工厂,就连检测炮弹尺寸的能力都没有吗?那可是直径至少十几公分的大口径炮弹啊!又不是尺寸小得多、而且对子弹公差要求极为严格的机枪,非得等到装填的时候才能发现?

  一百多年后,这个问题随着冯小宁执导的电视连续剧《北洋水师》而众所周知(当然细节上作了夸张的处理,现实中这些不合格的炮弹是不会上舰的,更不可能在战斗中锉炮弹。),当年一直让李晖不得其解,最后只能认为是天津机器局里有人故意捣鬼跟北洋水师过不去,但穿越后来到津局才知道自己完全是想多了,这儿自李鸿章出任直隶总督后就一直被其牢牢控制,现在的总办潘骏德也是老李的亲信,怎么可能会刁难李鸿章这些年费尽心血、好不容易才组建起来的宝贝海军?

  原来,这一切都是清末对于军工企业的考评制度存在着致命缺陷,下的任务都只提数量,对质量却无必须达标的死要求。这不但导致这些企业的管理者们普遍忽视质量管理,直接影响了产品质量,而且还导致这些企业上下都抱着产品出厂就算完成任务的消极心态。

  在这样的心态下,比较耗费人工的质检工作自然就被忽略了,反正次品废品多了也不影响考评,就算送回来返工,也不过是面子上难看一点而已。至于北洋水师因此陷入弹药荒的窘境,以及在来回倒运和修正返工所浪费的金钱与时间,反正又不影响自己的仕途,官僚们才不会在乎呢!

  下面的官僚可以不在乎,李鸿章总该在乎吧?毕竟损害的其实是他的利益。但老李也有两个难处,一是他并不了解工业管理,手下也缺乏这方面的人才,并不知道应该制定怎样的质量标准,而标准定得过高会影响产量和价格,那就更要命了,因此只能放低要求;二是目前国内的军工企业都是这个德性,一方面法不责众,另一方面如果在津局从严管理,本就不多的人才很可能就会跑到别的企业去,在技术人才(不管水平多低)奇缺的清末,想要对他们严格要求,哪儿有这么容易?

  try{content1();} catch(ex){}

目录
设置
手机
书架
书页
评论